每年,企业都会组织大家探讨学习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及做法,而今年的主题是《赢在实行》。初次看到这个标题,感觉应该是一些回归现实的观点,是接地气的文章,大家都会有所共鸣,有所感触。而我,也是怀着一种学习求知的心情,看完了全书。
现状问题
中国企业不缺技术、人才与战略,它们面临的真正危机是:实行力严重缺失!翻开《赢在实行》这本书,第一句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句话。想想大家自身,顿时感觉心中一颤,这不就是说的大家自己吗?
实行力并不是工具,而是工作态度。中华民族无疑是优秀的,但受一些主观、客观因素的影响,很多人的工作态度始终不够认真。对实行偏差没有感觉,个性上不追求完美,不会自己尽责处理问题,对制度标准不能也不想坚持。领导安排的事情、自己工作中的分内之事不求做得有多好,反正完成就行,甚至敷衍应付的情形比比皆是。
反思症结
实行的反义词,就是抗拒、违抗、不实行。为什么不实行,或者实行得往往不到位?值得大家去深思,去反省。究其原因,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点。
一、懒散、短视、无动力
实行不到位或者根本不去实行,说明了一个人主观表现出来的抗拒性。这种反抗心理的产生,有自身长期养成的懒惰习惯的原因,也有目光短浅“中庸”思想的影响。一个典型的例子,工作中有人总是无精打采,懒散推诿,问他是怎么回事?他说,我反正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四千块钱,为什么要去完成七八千块钱,甚至上万元收入的人才需要干的事情呢?
把“付出”与“收入”完全对等,不曾意识到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扛在肩上的那一份担当,干起工作来自然也就懒懒散散,没有动力,完不完成也就无所谓。
二、实行过程过于烦琐
一个组织的机构重叠、业务重复,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管理的业务,却设多个部门或让多个人去管。而每个人或每个部门的管理侧重点和要求又不尽相同,这样就造成了大家的无所适从。比如一些报表,经常报、重复报,其实内容都大同小异,只不过是换个花样,再来一遍。过多的交叉管理,造成了下属的疲劳应付。而且往往机构越复杂,中间审批环节就越多。所以,一份文件从传输上报到批复完成,耗费十天半个月也就是常有的事情。
庞大的官僚体制使得一个组织内部业务流程繁杂,不能将先进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极大地阻碍了创意的产生和战略实行。降低了效率与效益,消磨了意志与兴趣,实行力也就无从谈起。
三、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
人生下来是一张白纸,你给他什么颜色,他就把那个颜色染到自己的白纸上。一个人自己长大以后,就能自己把自己管得很好,这是不可能的。一个人放任自流,任性无规矩,那是不可行的。所以,人是需要监督、引导的,是需要用制度来进行约束的。
没有制度的约束,没有适度的监督力度,一个人、一个组织就无法按照规划的时间进度去实现目标。
改进做法
实行力的缺失触目惊心,能对企业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,必须想方设法改善这一状况。静下心来,想想在哪些方面,有大家可以改进的地方。
一、完善制度,拒绝借口
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。通过各种制度,规范员工的言行,形成一种“参与的法则”。做到时时有标准、处处有标准、人人讲标准,让员工知道如何共同完成工作,才能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。
当然,制度本身要合理,制度本身要严谨,制订制度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周全。不能刚开始严格实行几天,以后就是领导想起来抓一下,想不起来就放任自流了。管理制度可以人性化一些,这样大家才能更加乐于接受,减少抵触心理,但实行的过程必须严格。
制度还要做到定期更新,顺应新的形势,符合新的要求,以便更加顺利、更加高效地实施。另外,制订和更新制度,必须遵循事先约定好的程序,绝不能随意地、按照个人意愿去更新制度。
监督是实行的灵魂。制度制订好后,就要做到追踪考核。掌握监督的力度,避免监督过严,使下属口服心不服;监督不力,使现场的工作纪律难以维持,工作目标无法达成。
作为企业的干部、员工,要改变推诿懒散的工作作风,不要再相互埋怨实行力差,而应该首先问问自己:我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了吗?在我这个环节和阶段,我做到一丝不苟了吗?
二、消除官僚,重在落实
通用电气卓越的企业实行力,使其做到了基业长青。其CEO杰克×韦尔奇说得很好:“实行力就是消灭妨碍实行的官僚学问。”
首先看看什么叫官僚?开会的时候总是领导坐在上面讲很多话,员工坐在底下没什么声音或者玩手机或者打瞌睡,这就叫做官僚;开会的时候总是讲好听的话,不好听的话没有人敢讲,这就叫做官僚;开会不解决实际问题,闲扯套话说了一大堆,这就叫做官僚;领导下去的时候后面总是跟着很多人,这就叫做官僚;工作过程中没有干货,从开始到结束全是口号,这就叫做官僚;自己举手之劳就能完成的事情,却要等着下属回来之后去做,这就叫做官僚;听说工地上有一些质量、安全、进度方面的问题,没有现场认真核实,没有深入调研,就开始忙着制订策略,发号施令提出各种要求,这就叫做官僚。
娇柔浮夸、溜须拍马只是一时的痛快,没有什么实际意义。敷衍了事,并不是长久之计。有人可能会说,也并不是我不想做,而是我确实是没有时间,我没有办法。我觉得,这种想法应该抛除摒弃。时间是挤出来的,只要想去做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现代企业,没有哪一个领导能够“强迫”别人替自己工作。领导干部应该转变观念,一手抓战略,一手抓实行力,想方设法让自己接地气。直接参与到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,亲力亲为,深入一线,参与过程,分析目标,控制结果。
三、企业学问,形成合力
企业学问是一条纽带,一种思想,一种价值观,一种行动力。缺少了企业学问就没有办法形成凝聚力,就很难把实行力贯彻下去。因此,要想提升企业的实行力,将企业塑造成一个高效的实行力组织,就必须首先在企业内建立起一种实行力学问。
学问是一种认同,是大家共有的价值观。企业学问绝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,不是作秀摆样子给别人看的,更不是喝酒、扑克与麻将。
企业学问是一种风气,一种无形的力量,一种影响他人的氛围。耐得住寂寞、担得起责任是一种企业学问;坚持学习、勤于钻研是一种企业学问;为人和善、做事踏实是一种企业学问;以人为本、求实创新、追求卓越、和谐发展,也是一种企业学问。如果企业中形成了一种拼搏向上的学问氛围,那么当某位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学问不符时,就会有人提醒他,告诉他应该怎么做。
企业学问要从细节开始营造,扫帚倒地后路过的人会将它扶起,下班离开时总会有人关灯断电锁好门,企业的牌匾脏了有人主动去擦拭……好的企业学问,可以让员工形成做事积极、敏捷的理念,就如同一个人生存于世就一定会有他的人生信条和做人原则一样。行为将理念转化为行动,并通过行动产生成果,让员工成为有行动力的人。
四、干部带头,细节做起
实行力从企业高层到中层,再由中层到员工,是逐渐递减的。如果一个领导非常喜欢读书,非常重视生活品质和企业学问氛围,企业就会受到影响,形成良好的风气,这就是正面的影响力。所以,在一定程度上说,领导干部的概念、价值观就是企业的概念、价值观。
领导干部要做团队的奠基石,解决管理成员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问题,明确责、权、利。要求下属做到的,自己要先做到。唯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,展示自身的个人魅力,发挥出积极的影响力、动员力,将自己的心思与企业融为一体时,整个企业才会具有实行力。
领导干部应该跟员工坦诚相见,了解员工的特征,倾听员工的夙愿,经常跟员工沟通、协作,激励士气,培育下属。从细节做起,建立程序与标准,拟定目标与计划,告诉员工如何去实行,实行到什么程度。
五、管理团队,高效实行
一个实行型的企业,不仅要致力于打造企业的实行学问,还要构建有实行力的团队。人无完人,一个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。任务分配,责任分担,优势互补,策略谋划,这便是团队协作的意义。
形成一系列的激励措施,为员工高效工作注入动力。注重完成任务的时效性,用正确的人,做正确的事,把事情做正确。用有实行力的人构建起一个有实行力的团队且不轻易将其打散,不仅能把事情保质保量地完成,还能将问题快速处理,效率提升,事半功倍。
“实行”,对应的英文单词就是DO,是去做,去干,去贯彻的意思。说得好不如做得好,说一千道一万,不如亲自动手干一干。实干出真知,只有去做了才有赢的机会。没有实行力,一切皆空谈。
当然,“实行”也并不是什么时尚名词,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,还需要不断辩证思考、补充改进。
使命贵在担当,实干铸就辉煌。真正彻底的实行,其实是一场企业革命。